首页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 > 正文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考点之运动观

2024-07-08 12:00: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阅读量:

    
我要分享

  近年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对于政治知识点的考察尤为突出,其中对于哲学思想的运用考察也是考试中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关于世界是否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下面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哲学中的运动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到底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哲学中对此有过很多的争论。一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才有了对于世界运动观的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处在无时无刻的运动之中的,比如水的流动、社会的变迁等,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事物也存在静止的一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位置不变或者相对于某个时间而言,其性质没变就可以称之为静止,比如汽车在移动,而坐在车里的人相对车而言位置不变,就可以叫静止。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比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演化而来,形而上学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相对立的,唯物辩证法提倡的是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而形而上学提倡的是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形而上学在运动观中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否认运动的存在,例如刻舟求剑,只看到了剑是静止的,没有看到水流和船在运动。

  三、相对主义诡辩论

  形而上学只看到了事物的静止,否认了事物的运动,与它经常弄混的就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思想。相对主义是一种哲学学说,即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等,比较典型的就是庄子的《齐物论》的观点;而诡辩论是一种反对逻辑规律的矛盾推理和论证。它们不是一个概念,但在运动观中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比如:《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万物万事正在不断地出生成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只看到了事物运动的一面,而否认了生死之间还有一段过程即相对静止的存在。

  四、唯心主义

  一个人的慧根有多深,就得看言谈举止,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僧人慧能提出了非常有名的观点。有一天慧能大师来到法性寺的时候,正巧碰上印宗法师在讲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大般涅槃经》,时有风吹而幡动,法师就问是什么在动,二名僧人为此而发生辩论,一个僧人说是风动,一个僧人说是幡动,为此而争论不休。慧能大师说出了一个与众不同,也因此而享誉千年的终极性的答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答案一出,全寺惊叹。而“仁者心动”的观点,就是认为运动的主体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就是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

  五、关于这几种运动观的考察

  【例题】“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出以下哪种运动观:

  A.辩证唯物主义

  B.相对主义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中公解析】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的一句话,在哲学上属于相对主义,夸大了绝对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故本题答案为B。

  以上就是我们对哲学中运动观的解读,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起到帮助作用。

"全国人事考试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 admin@rsks.cn,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