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招聘公共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制定的一种用来指导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历法,是劳动人民的长期经验和智慧结晶。
其中,物候现象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例如开花、结果、落叶等植物物候现象,冬眠、交配、迁徙等动物物候现象,也包括结冰、消融等非生物反应。
二十四节气中,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惊蛰,表示大地一声春雷,昆虫等冬眠动物惊醒过来,代表春天来了。
清明,意味着天气开始回暖,植物与景色都清新明丽起来。
小满,其含义是植物开始茂盛,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标志着仲夏开始,夏熟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和夏种。芒种的“芒”字,是指果实上的尖毛,此时麦类等有芒植物应该收获了。芒种的“种”字,是指谷类作物已到播种的时节。“芒”也可理解为通假字“忙”,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所以,芒种预示着农民将迎接一年中的忙碌时期。
【试题练习】(单选)物候现象是生物随着气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相应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拔的差异、经度的差异、纬度的差异和时间的差异。下列诗句反映的物候现象受到海拔差异影响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公答案】C。解析:A选项写出江南春夏之际的美景。B选项描写了桃花春江等春景。D选项意思是我国北部边境纬度高,导致春季比其他地区来得晚,反映了物候现象受到纬度影响。C选项意思是海拔低的人间进入初夏,春花都已凋谢殆尽,而同期海拔高的山寺,由于气温低,桃花才刚开始盛开。正是反映了物候现象受到海拔影响。故本题答案为C。
"全国人事考试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 admin@rsks.cn,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近内容
- 2025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考点:常识考点之行政诉讼的被告如何确定
公共基础 · 2025-03-12
- 2025招聘公共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现象
公共基础 · 2025-03-12
- 2025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科技考点:嫦娥探月工程总结
公共基础 · 2025-03-12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法律考点:考试法律常识解读——善意取得
公共基础 · 2025-03-11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之地理常识——考试常识常考的关于行星的地理知识
公共基础 · 2025-03-10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