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民法典知识——继承
常识判断考查范围比较广泛,时常出现法律类题目。尤其是民法典相关知识点。说起继承,想必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毕竟此项制度古已有之。但是在现代的民主法治社会,继承则属于《民法典》规定的内容,具有法定效力和相应的法律规定。
首先我们要明白继承对象的是遗产,即自然人死亡时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继承的时间则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都有谁有资格继承该遗产?据《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因此,我们可以将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分为两类,一类为继承人(法定或遗嘱);另一类为受遗赠人。受遗赠人,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继承之外的且被继承人死亡前协议指定赠与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讨论继承人,根据继承方式的不同又可细分为两类,遗嘱继承的与法定继承的情况。因为强调民事自愿的原则,遗嘱继承效力会优先于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主要需要了解遗嘱的几种合法形式即可,可具体分为几下几种形式。公证遗嘱:经过公证机构认可;自书遗嘱:被继承人亲笔书写;代书遗嘱:被继承人口述,他人代笔;打印遗嘱:通过打印方式形成;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其中除公证遗嘱与自书遗嘱外,均需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而对于法定继承,需要牢记继承顺序。其中第一顺序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此处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子女”和“父母”都是扩大解释的,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相对应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从法律效力先后而言,第一顺序会优先于第二顺序继承遗产,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可简单记为:“有一无二”。同一个顺序继承人继承的份额,一般是均等,注意不是绝对,可简单记为:“同序均分”。
关于继承的考查方式多为原文再现,即使结合案例,也需要对内容有足够的熟悉和认知才可以做对题目,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全国人事考试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 admin@rsks.cn,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近内容
- 公共基础知识:宋词两大派别及代表人物
公共基础 · 2025-02-12
-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民法典知识——继承
公共基础 · 2025-02-12
-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公共基础 · 2025-02-12
- 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中国五大航天发射基地
公共基础 · 2025-02-12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点——中国节日
公共基础 · 2025-02-12
热门文章
